清听声

清听动态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清听动态 >> 清听动态

科普 你真的认识自己的声音吗?

日期:2017-08-09 01:27:26 发布者:本站

你是否有对着风扇“啊~~~”的经历

好听的颤音让人忍不住高歌一曲

 

 

说到声音,总有讲不完的趣事儿。比如:当我们思考或者默读的时候,脑中的声音是谁的?

 

也许你之前都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现在静下来听一听,当你在看这篇文章的时候,心里默读的声音是谁的?然后换一篇代入感比较强的小说,最好是有对话的那种,例如《福尔摩斯》系列,当你看到夏洛克和华生对话的时候,会不自觉地给他们配音吗?这个声音又是谁的?如果你刚好看过英剧《神探夏洛克》,会自然而然地配上卷福的声音呢?当你在思考这些问题的时候,出现的声音又是谁的?

 

 

思考完以上问题,是不是忍不住质问自己

我是谁?我在哪里?我在干嘛?

 

 

哈哈,多么有趣的现象

每个人的大脑中都存在很多意想不到的声音

即使是你以为是自己的声音

其实,不是自己真正的声音

 

 

在你去KTV之前,你一直以为你的声音就是你平时所听到的那样,或清脆或低沉,或轻快或缓慢。但是当你通过录音或者话筒听自己的声音,你又会发现:“我的声音怎么和平时的不一样?” 这绝非个例。我们都会听到自己说话,那为什么我们会觉得自己声音的录音听起来这么奇怪?

 

对此,宾夕法尼亚大学(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佩雷尔曼医学院的听力科学中心主任Yale Cohen博士表示,这个原因很简单:你说话时听到自己的声音是不同于别人所听到的。事实上,人在录音设备上听到的声音才是自己声音听起来的真正样子。


 

位于中耳的听小骨(有三块小骨头)导致了自己听到和别人听到的声音之间的差异。

 

听小骨是人们处理噪声的一种关键方式:鼓膜对听小骨产生振动,然后经由这些骨头把振动传递到耳蜗中(耳蜗是内耳中的一个螺旋状结构)。耳蜗把来自外部世界的振动能量(噪声)转化为电能,这就是脑细胞如何相互通信。

 

 

把身体外的信息转变成脑细胞可以“谈论”的东西称为转导,而这负责产生人们所说的“声音”。通过听小骨的振动来处理声学信息称为骨传导,而通过耳朵外部空气的振动来处理声学信息称为气传导。在人说话时,大脑复合骨传导和气传导来产生声音的感觉。

 

当人在遇到声刺激时,听小骨会产生相应的微小振动,但自己说话的声音总是听起来很响亮(因为嘴巴非常接近耳朵),所以当人说话时,听小骨振动的幅度就更大。这就会使声音变得不清晰,导致自己错误地认为自己的声音具有较低的音。

 

因此,你可能会发现,自己声音的录音会比你在说话时听到自己的声音要高得多。

 

 

但为什么很多时候,人们会厌恶听到自己更高音的说话声呢?Cohen博士解释,这是由于人们自认为知道自己的声音听起来是什么样子。

 

研究表明,人们会进行实时修正以保持自己声音的完整性。例如,当人们听到自己用麦克风的说话声时,音调已经发生改变,人就会下意识地改变自己说话的方式,以抵消音调的变化。因此,人们认为自己声音听起来像是怎样的这种基本认识导致了人们不适应自己的发声。

 

 

人们通常基于周围的信息,往往对自己说话的方式做出轻微的改变。例如,感知到自己占主导优势,这也会让人调整音调。

 

但声音有一个方面几乎不可能被改变,那就是说话的节奏。说话节奏是慢慢养成的,通常非常难以操纵。

 

虽然大多数人听到自己声音的录音可能会很不自在,但那些经常听到自己录音的人(例如音乐家或广播电台主持人)最终可能会慢慢习惯这种音调差异。大脑会对声音进行过滤、加工和解释,让人逐渐变得适应。



生活中,有人对自己的声音很满意,也有人会对自己的声音产生厌恶,其实这是完全没有必要的。正确认识自己的声音,它是你与众不同的记号,增强你的辨识度。就像《欢乐颂》中小包总的扮演者杨烁的“破锣嗓子”,在某一时刻成为了“迷人低音炮”:

 

 

观世界 享清听

跟随清听声学 正确认识声音

体验定向声美学

打开生活的第一百零一种方式

 

一键拨号 一键导航